平台及人才团队

省部级平台及人才团队

贵州省中医风湿病特色治疗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

本团队依托单位贵阳中医二附院风湿免疫科是贵州省第一个风湿免疫病专科,在学科带头人马武开博士的带领下,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强势学科。科室现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贵州省中医风湿病特色治疗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学科、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依托单位。2011年被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为强势学科,投入经费500万元。2012年7月被卫生部指定为类风湿关节炎规范治疗第一批单位,2012年9月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确定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继续教育中心”。2012年11月被中国医学科学院遴选为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技术》协作单位。

  

团队力量是科室持续发展的保障,科室提出“把工作当学问去研究,把学习当事业去奋斗,把创新当理想去超越,把至善当真理去追求”的科室理念。从建科开始就重视科研工作,尤其注重团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科研促进临床和教学,现科室担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3项,厅局级科研课题21项,院级课题12项,获贵州省科技成果奖3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科室始终注重学术交流,通过参与国内外顶尖学术活动,掌握国内外新前沿、新进展、新思路,目前科室成员已成为中华风湿病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副主任委员,使贵阳中医二附院风湿免疫科在全国风湿免疫病领域有了一定影响力。

目前科室床位数64张,有中医特色治疗研究室1个、风湿免疫实验室1个、骨密度检测治疗室1个、关节B超室1个。本研究团队的建设始终坚持发挥中医治疗风湿病(痹病)的特色和优势,运用传统中医研究方法与苗医药相结合,遵循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渗透苗药特色疗法对痹病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促进民族医药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了痹病临床疗效。在目前的工作中,正在继续加强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基本完成中医痹病的理论研究、文献整理和多个痹病医家的经验总结。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自主研制出苗药“金乌健骨方”、“骨质增生方”、“润燥灵方”、“痛风停方”等内服制剂和外用的“风湿五藤散”、“镇痛洛酒”、“水晶膏”、“寒痹散”、“热痹散”等外用制剂。以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等优势病种为突破口,配合苗药热奄包、苗药硬膏贴敷、苗药磁疗、苗药离子透入、苗药蜡疗、苗药热敷、苗药穴位贴敷、苗药熏洗等综合特色治疗方法,多学科交叉、多层次地研究风湿病的中西医诊治规律,逐步形成系统而规范的诊疗体系及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痹病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方法,在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确定了“中医药特色治疗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中医药治疗燥痹(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性系列研究”、“中医药特色治疗骨痹(骨关节病)的相关性研究”、“苗医药特色治疗痛风的相关性研究”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科带头人:

马武开,教授、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贵阳市政协委员,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贵阳中医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009年获贵州医药卫生系统二等功,2011年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青年贡献奖,2013年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科研课题。获贵州省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建设目标:

创建一个具有民族医药特色、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风湿免疫科,中西医并重、彰显中医诊疗特色优势为特点,在临床诊疗中追求实效,不断创新,使风湿免疫病的诊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健康管理为目标。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