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概况
本团队是数代人在长期从事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苗药基础研究团队。本团队针对我省苗药产业发展良好而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而努力为其夯实理论基础、彰显文化底蕴并为其注入现代科学技术内涵的基础研究队伍。
近二十年来,苗药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我国民族药的第一大产业,也成为我省“五大特色产业”和“五张名片”之一,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苗药研究,特别是基础性研究的起步晚,底子薄是不争的事实,需要得到大力加强方能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全面而深入,取得突出的成绩,得到全国的公认。
贵州是苗族最为集中分布量最大的省区,苗医药文化也最为丰富;苗药产业兴起在贵州而且贡献巨大,贵州苗药已经成为我省一张亮丽的名片。但由于急功近利的影响,重开发、轻基础的情况明显,使苗药的开发后续能力不足,苗药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而公信度不足都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团队组成及特色
本团队继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长期坚持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民间手抄本、医学记录、家传秘验方书,用药经验、治疗方法、诊疗器具、药用标本等实物和音像资料,已有标本八千多份,单验方3000多首。同时先后对70多种民族药进行了化学、药效学、质量控制等各种现代研究,因而被业界誉为苗医药研究的核心和基地。
拥有国家苗药工程技术中心(合作)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省级研发中心3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的两个二级实验室,即贵阳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所下属的“民族医药基础研究实验室”和“民族医药开发研究实验室”,同时还有专业的“苗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480 CM2,备有液-质联用色谱、高效逆流色谱、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723-分光光度计,高压分离层析设备,数码摄影连续变倍体视显微,光照培养箱,MINI离心机,胶体磨,智能溶出实验仪等设备,总值近2200万元。
先后取得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3项,三等奖9项;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7篇。核心期刊论文130篇;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70多项;获得专利7项;开发民族医药新产品20多个,并为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团队队伍情况
拥有国家中药民族药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中医医药管理局苗药学重点学科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在本团队中,除负责人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兼苗医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外,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任理来以上职务的人员还有5人。足见其人才的高度和集中度是十分突出的。
领衔人:杜江,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药学院院长,国家中医医药管理局苗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兼苗医药分会会长,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贵州省省管专家、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承担和完成了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117篇,获得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专著教材10部;主持开发民族医药新产品22项。
核心成员:潘炉台,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苗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省51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民族医药研究30余年,完成科研项目24项,主编专著教材4部,发表研究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各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等奖1项。
核心成员:危英,女,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日本富山大学博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理事,在苗药中筛选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IV病毒的活性成分的研究方面研究深入,并对活性物质进行结构修饰。承担各级研究项目11项,发表SCI论文6篇。
核心成员:李江,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从事民族药研究20年,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5项,在民族医药活性研究方面较为深入,获得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63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专著5部。
核心成员:周涛,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博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理事,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6项,在苗药的分子标记方面有深入研究,发表研究论文83篇,参编专著4部。
核心成员:王祥培,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博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理事。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1项,在苗药的理论及有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方面研究比较深入,发表研究论文116篇,参编专著4部,作为第一完成人。
本团队主要研究人员15人,其中省管专家1名,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省政府特贴专家1人,省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名;正高级人员9人,副高3人中级人员3人,高级职称比例达80%;博士5人,硕士4人,硕博比达60%。年龄结构,专业结构都比较合理。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施适宜的激励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经过3-5年的建设使之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本专业优势人才团队。
团队研究内容
1:苗药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本方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针对苗族医药作为一种口传文化长期深藏民间秘而不传的特点对苗族的用药经验、用药特点、加工方法、秘方验方及药性理论进行深入的挖掘,抢救性地继承,分析研究,系统性整理,建库和医药理论方面的研究。为苗药的开发提供原生态的、丰富的资源,为苗药特色的彰显和用药理论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撑,也是整个苗药产业发展的源头和基石。
2:苗药资源及品质研究
在于研究主要针对贵州苗药资源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产藏量及药用价值进行,研究对象是对贵州的苗药和道地药材、珍稀名贵药材、特有药用植物进行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质量评价等。并对贵州苗药资源的空白点进行调查,对原采集鉴定的标本进行订正,并运用现代细胞分子技术来鉴定苗药的特征以及药效与质量关系,揭示生物多样性、药用部位变异性、DNA多态性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