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首页 | 部门介绍 | 学术科研动态 | 学风建设 | 项目管理 | 平台管理 | 结题验收 | 科技成果 | 知识产权 | 综合科 | 科研管理系统入口 
二级导航
 通知 
 工程中心 
 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特色实验室 
 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团队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平台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正文
 
苗族医学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6-02-10 12:32  

中心概况及发展目标

苗医和苗药具有鲜明的贵州的特色和地域特征,相对于苗药研发而言,对苗族特有的医理、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的研究极其落后,苗族医学的发展存在诸多关键的问题急需解决,主要体现在苗医理论的发掘、苗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苗医单验方的筛选与评价、苗医的临床应用推广等各领域存在着研究内容零散、规范与标准不统一、深度广度和系统化不够、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较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苗医在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瓶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贵州苗医发展的重大需求。

以牵头单位牵头,联合参与3家单位,通过开展对苗医的医理、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等关键性环节的研究和与集成;苗医理论体系的深度开发与文献整合传承;苗医单验方筛选评价及苗医方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主要创新任务,探索新的的苗族医学协同创新机制,进行苗族医学医理和诊疗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苗族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达到培养苗医人才、建设苗医学科、推进苗医学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转化与开发,指导临床对苗医方法的规范利用,服务于贵州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大健康产业需求的目的。

中心任务

主要开展①苗医理论深度挖掘;②苗医传统诊疗技术规范化研究;③苗医方药作用机制、效验、安评及活性筛选研究;④器材、外用制剂研发等的重大协同创新任务。

中心组建过程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本协同创新中心将以牵头单位牵头,联合参与单位在原始创新的精神指导下,通过开展对苗医的医理、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等关键性环节的研究和与集成;苗医理论体系的深度开发与文献整合传承;苗医单验方筛选评价及苗医方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主要创新任务,探索新的的苗族医学协同创新机制,进行苗族医学医理和诊疗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苗族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达到培养苗医人才、建设苗医学科、推进苗医学的研究和技术转化与开发,指导临床对苗医方法的规范利用,服务于贵州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大健康产业的需求的目的。牵头部门牵头单位前期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基础扎实,具有明显的苗医药研究优势和特色,在苗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团队力量和技术水平优势,在苗族医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且被各级管理部门和国内外民族医药界所认可。合作单位具有代表性,集聚了“教学、科研、临床应用、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为跨部门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体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多年来,我院与各协作单位在苗族医学的民间调查、理论研究、文献整理、临床协作、苗医方药筛选、产品研发链各环节都有较深入的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实行优势互补的高效整合,通过机制创新、组合方式创新而形成更高一层的协同创新的新优势,能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整合创新资源和集中优势创新力量解决苗族医学研究中的重点突出问题。因此,已经具备良好的前期培育组建基础。

中心团队

“苗族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是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重大举措。“中心”依托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及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苗医理论的深度研究与创新、苗医特色诊疗技术、器具现代化与推广应用、苗医方药研究,筛选评价与深度开发为研究方向。拥有研究人员97人,由固定人员和客座流动人员组成,其中正高29人、副高31人、讲师和实验师37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21人),固定人员39人,客座流动人员48人。科技人员专业涵盖苗医研究领域的基础苗医学、临床苗医学、苗医方剂学、苗医文献学、苗医规范化与质量控制学等,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分别从事苗医基础理论、苗医临床诊疗技术与器具开发与应用、苗医单验方的活性筛选与评价等科研工作,已形成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团队的体系化,能够承担相应的工程化和产品开发与推广项目,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为“苗族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功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心机制改革情况

中心基本实行全员聘任制,根据建设发展需要实行公开招聘,由共建各方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自主决定聘用及工资标准。其中来自协作单位的中心人员的组织关系及人员编制留在原单位,基本工资部分在原单位发放,效益部分根据中心具体情况确定。根据《章程》要求,“中心”建立了协同单位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成果效益的绩效原则运行激励机制,调动中心各主体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中心成员的积极性。中心设立少量的固定编制人员,其余人员为项目合同负责制的临时编制人员,对于中心人员的考核标准不以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和申请专利为考核标准,采用为企业合作项目完成情况和解决地方产业发展问题作为考核标准,同时对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值作为考核的指标。

“苗族医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本着“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培养和引进结合,培养为主”的思路,建设各研究方向的人才团队,走出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困境。逐步引导把人才引导到以实现协同创新和发展的目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目的,自由探索的状况至以目标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开发的轨道上。通过强有力的队伍组织和优化,使一批青年科技骨干真正走到了研究工作的前列。

已是首条
下一条:贵州省现代民族药(苗药)协同创新中心
关闭窗口

贵州中医药大学院科研处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电话:项目科:88233089 平台科:88233090 成果科:88233088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