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首页 | 部门介绍 | 学术科研动态 | 学风建设 | 项目管理 | 平台管理 | 结题验收 | 科技成果 | 知识产权 | 综合科 | 科研管理系统入口 
二级导航
 通知 
 工程中心 
 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特色实验室 
 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团队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平台管理>>特色实验室>>正文
 
中医证候重点实验室
2014-05-21 15:37  

简 介

(一)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目标

1.研究方向

肝病证候模型复制及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中医学认为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具有调畅脏腑气机、调控心理情绪、调节生殖功能以及影响胆汁分泌等重要作用,包含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受到相关神经递质、激素、消化酶以及向光基因表达的调节影响,是临床神经、精神、消化、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基础。因此,从中枢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变化,去寻找肝主疏泄的发生过程、机理和物质基础,同时,利用基因技术研究相关神经受体、内分泌受体及其基因表达,从分子水平上阐释了肝主疏泄的主要机理及其本质。

2.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是利用多种因素造模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候动物模型,观察和测定相关的血清学、免疫学、内分泌学以及中神经递质等物质的改变,为基础探讨了肝主疏泄和肝病证候模型的实质提供病理生理的物质基础;其次,重点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5-HT、NE或DA活性变化;其三,观察神经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变化;其四,观察中神经系统主要5-羟色胺受体(5-HT)、去甲肾上腺受体(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糖皮质激素受体(GC)、盐皮质激素受体(NC)以及BSEP、SRB1基因表达的变化和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轴的调节影响等,肝主疏泄相关功能状态、肝病证候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从分子水平阐明了肝主疏泄的主要机理和物质基础,提升肝主疏泄与肝病证候的实质研究。

3.预期目标

(1)长期目标

①科学研究达到国内中上水平

通过对肝系统证候的不同层面和不同方法的相关研究,从多系统、多器官、多水平以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发现和建立肝郁脾虚证候的动物模型标准和评价方法,力争在肝病证候实质研究上达到国内中上水平。

②培养一支创新科研团队

引进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以证候研究为核心,按照实验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目标,整合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人才从事不同的实验过程、方法和内容,既分工又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人才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在中医证候研究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和突破,从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多层次的、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团队。

③建立综合实验科研平台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引进高新技术设备,使实验研究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上升到基因水平,分子水平、离子水平以及全定量化水平研究,从而建立一个新的更高层次、更综合、更前沿的科研平台。

(2)近期目标及考核指标

①在三年之中,每年培养4-6名硕士研究生,累计达15-20名硕士研究生;

②多途径多渠道引进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力争每年引进国内博士1人,三年之内新增博士2-3人。其次,引进国外博士1-2人,不断充实学科队伍;

③在三年内,新增教授2-3人、副教授3-5人,实现创新团队的进一步提升;

④在三年中,力争主编(或副主编)国家级或行业规划教材1-3本;出版专著3-5本;发表学术论文20-30篇,其中核心期刊10-15篇。在国内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能力;

⑤在三年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各类省部级基金项目5-10项等,新增科研经费达50-100万元以上;

⑥新增实验室面积200-300平米,设备总值新增100万元,实现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

(二)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现有队伍和人才培养情况介绍,学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人才情况(结合实验室研究单元),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包括各研究单元的构成),稳定和吸引优秀高水平人才的具体措施。

1.人才队伍

目前,实验室有专业技术人员21名,教授11名,副教授21名,讲师8名,助教1名。其中,博士12名,硕士22名。高级职称人员比例78%,硕博比例83%,40岁以下教师全部为硕士和博士,博士占学科队伍比达29%。因而已经建成一支高水平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2.学术带头人

赵博,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1983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系中医专业,1985~1988年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中基与内经专业。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贵州省中医多学科研究会理事。30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科研课题2项、教学课题1项,总经费约15万元;副主编或参编专著11余部,荣获1997年北京市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先后在省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科研课题荣获1996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2006年获得上海颜德馨老中医基金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6年荣获“贵阳中医学院教学名师”。

3.优秀中青年人才

倪祥惠,男,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获中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2007年7月在贵阳中医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9年转评为副教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会员。主持科研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何光志,男,34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破格评为贵阳中医学院学术骨干。在博士阶段完成《蛔虫的分子分类和两种蛔虫抗原基因的表达及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研究》课题(下达单位: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课题编号:CPF08005;完成情况:已验收),在读期间主要从事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基因工程苗的研制,并在动物模拟实验取得成功,保护力达到60%以上。其间向GenBank提交基因序列25个,有6个基因属于新基因;申请国家专利一项:大熊猫西氏蛔虫抗原的制备及其应用,申请编号:200810044409.8,公开编号:CN101348787;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从事《贵州省山羊痘的病原学研究和血清学检测》研究(下达单位:贵州科技厅;课题编号:黔科合农社字2003NG007号;完成情况:已验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曹峰,男,30岁,医学博士,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现在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8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中医学专业(五年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并于2006年4月取得中医医师资格证书,于2007年9月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2006年9月-2009年7月: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院内课题2项。发表论文8篇。现为我校青年教师种子计划培养教师

4.吸引人才的举措

为更好的建设本学科,学校设立“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系部学科建设小组——学科点”的三级模式,根据《贵阳中医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贵阳中医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书,制定了贵阳中医学院系列文件,在制度上提供了保障。其中有《贵阳中医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贵阳中医学院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遴选、培养办法》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等,特别是《贵阳中医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方法及规定》中明确:“引进博士待遇:经考核录用,并与学院签订10年服务期合同后,一次性发放住房补贴10万元、安家费10万元、安排科研启动金3万元、服务期内每月发放博士津贴200元、网络费100元、配置电脑1台。院内享受副教授的相关待遇。我院急需且特别优秀者待遇可从优。”

(三)建设规模

实验室资金投入规模设想,具体筹措、落实方案;建设期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建设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在已有的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成像系统、高速与超速冷冻离心机、分子杂交仪、银光分度PCR仪、荧光显微镜等一批国际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再配置全自动生化仪、酶标仪硬件设施,可增加生物化学物质、激素、蛋白、酶等活性检测,配合开展生物大分子提取与纯化、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特异性蛋白的分离与鉴定、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

需增添的仪器设备清单格式(同一台套设备资金不能同时来源于甲乙两方)

序号

名称

数 量

(台、套)

单 价

(万元)

甲方经费

(万元)

乙方自筹经费

(万元)

用途说明

1

全自动生化仪

1

14.0

12.0

试验检测

2

酶标仪

1

5.0

5.0

试验检测

3

电脑及附件

1

1.0

1.0

数据处理

合计

3

13.0

5.0

(四)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体系: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实验室直接隶属于基础医学院管理,为校内正科级单位。

组织架构: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实验室设置实验室主任名赵博(教授),副主任吴大梅(讲师),专职设备仪器使用与维护人员四名(胡芳君,王庆学,张小容,唐光辉),专职教师及科研人员二十余人。制定有《基础医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基础医学院实验室职责》、《基础医学院实验室主任职责》、《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基础医学院实验室指导教师职责》、《基础医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岗位职责》等文件。

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联合、开放、共享的设想:

本实验室实现对国内全面开放与共享,可以联合申报和完成国家级重要课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莅临指导等;同时,制定《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实现国内省内共享。

(五)依托单位的支持

根据《贵阳中医学院学科管理办法》第五条“经费管理”中学科建设经费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使用原则,用于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实验设备购置、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

2013-2014年度 30万元,由贵州省教育厅划拨;由于购置设备仪器、实验试剂、药品、试验检测、购买资料、文献检索和查询等;

2014-2015年度 15万元,由贵阳中医学院配套资金划拨,用于发表论文、资料费、学术会议费、调研费、进修学习等。

(六)预期实现的具体技术、经济目标及成果提供形式

1.实现技术

实验室现有研究基础平台有生理、药理、形态、分子生物学、药化分析平台以及中医综合实验室等,在坚持中医基础理论继承和创新并重的思想指导下,整合多学科人才,充分利用基因表达分子技术、蛋白组学、免疫组化以及放射免疫等高端实验手段,建设四个高端实验平台: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细胞培养研究平台、蛋白组学研究平台、高效液相分析平台。

2.成果目标

肝病证候实质研究涵盖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藏象、精气、体质、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等丰富而重要基础理论,概念、命题和原理。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新技术核心手段,形成肝病证候与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轴、相关基因表达等研究,实现具有特色鲜明、创新性强、优势凸显,并且在西部地区领先的学术地位;其二,力争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和省市重要课题的资助,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三,完善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建设,力争省内先进水平。

3.成果形式

①人才培养。在三年之后,完成培养硕士研究生15-20名,并获得硕士学位;

②师资队伍建设。三年之后再新增博士2-3人;

③高级人才建设。在三年后,再新增教授2-3人、副教授3-5人;

④著作、教材和论文。在三年中,力争主编(或副主编)国家级或行业规划教材1-3本;出版专著3-5本;发表学术论文20-30篇,其中核心期刊10-15篇。在国内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能力;

⑤主持国家级重要课题。在三年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各类省部级基金项目5-10项等,新增科研经费达50-100万元以上;

⑥建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新增实验室面积200-300平米,设备总值新增100万元,实现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

⑦专利注册。实现注册国家中药专利或技术专利1-2项。

上一条:苗医苗药治疗慢性疼痛重点研究室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

贵州中医药大学院科研处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电话:项目科:88233089 平台科:88233090 成果科:88233088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