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首页 | 部门介绍 | 学术科研动态 | 学风建设 | 项目管理 | 平台管理 | 结题验收 | 科技成果 | 知识产权 | 综合科 | 科研管理系统入口 
二级导航
 通知 
 工程中心 
 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特色实验室 
 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团队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平台管理>>研究基地>>正文
 
贵州省中药、民族医药科普基地
2014-05-21 15:44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始建于196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长期的发展,使馆藏品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充分展示了我省药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于2000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贵州省最早获得该称号的九家单位之一;2010年又被省科技厅与省科协共同命名为首批“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本馆以宣传、展示和推广贵州省中药、民族医药为重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推动和发展贵州省科普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馆藏特色

贵州省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造就了丰富的药用资源,神奇的山川孕育了“黔地无闲草,处处多灵药”的壮美。通过多次资源调查,我省的各种动、植、矿物种类多,蕴藏量大,已调查查明的中药资源品种就有4800余种,居全国第四位;全国重点普查的363种重要中药品种,贵州就有326种,占89.8%,享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之盛誉。

我省民族医药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有49个民族成份,世居少数民族18个,在国家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贵阳中医学院为主的科研单位开展了对我省世居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调查研究,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完成了多个少数民族医药调查并出版了《苗族医药学》、《水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仡佬族医药》、《土家族医药》、《侗族医药》、《毛南族医药》等专著,正是基于这些研究成果,通过政府正确而高效的决策,形成了现在蓬勃发展的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我省民族医药产业,成为省内外注目的一个发展迅猛的朝阳产业。

正是拥有了以上这些有力的支撑条件,“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在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后,形成了丰富的馆藏品。现馆藏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类药材标本8万余份,特别是植物腊叶标本,包括了历次贵州省药物资源普查所获得的标本,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认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有力凭证。我馆所馆藏的各类标本,作为科普与科研,都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其数量规模在贵州省的科研院所中都排名前列,与全国同类型的场馆相比,我馆也极具优势,彰显着贵州药用资源特色。

民族医药文化馆现有馆藏品3000余种,包括了我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进行民族医药调查研究以来收集的医药器具、古籍、手抄本等实物,以苗医药为代表的贵州民族药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全面展示了我省民族医药产业,在全国也独树一帜,极具影响力,对推动和发展民族医药产业起着积极的作用。

2、我馆的职责与历史使命

贵阳中医学院作为贵州省中医药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最高学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才,为我省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产学研一体化及做大做强我省民族医药产业方面责无旁贷,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的职责和任务完全契合我院乃至我省的发展目标。贵州省“十二五”规划中已将发展和壮大民族医药产业作为我省“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业强省”的目标之一,作为产业化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环境,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建设队伍的形成,产业发展,文化先行,科普教育正是大范围多方位推广和普及中医药文化(也包括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文化)的沃土,是我馆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之外着力开展的工作。通过设置立体、生动地活动项目,将趣味性、实用性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中医药、民族文化在我省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认同感,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科普教育有着群体巨大的受众范围,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石,完全而充分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将为早出人才和快出人才,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力。

我省的药物资源丰富,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产业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影响政府的决策,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链。资源合理利用需要科研攻关,更需要广泛的科普教育。我省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等因素,造成群众整体的科学素养不高。在广大农村,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在我省青少年中,系统化的相关知识教育不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较为淡薄,而青少年群体代表着我省未来的发展实力,这些群体正需要通过科普教育和普及,认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产业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的同时,贵州的青山绿水依旧,造福子孙后代。

3、我馆的现状

我馆在省内相关单位和部门以及学院的支持和大力扶持下,经过不断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现总占地面积2480㎡,科普活动展厅2025㎡;形成了一支由专职教师6名、兼职教师30余名组成的教师队伍;拥有了一批软硬件设施。除完成我院正常的教学、科研外,还积极投身我省的科普教育。

本馆为集展示、科普、科研、教学、收藏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场馆,科普教育每年接待数千参观、实践者,并呈逐年上升之势。通过定期开放与预约参观等形式,在充分利用贵阳中医学院科研设施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科普教育活动,展示贵州省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以展示、展演、讲座、动手实践等手段,起到了宣传、推广贵州省民族医药产业,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宣传、推广、普及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的重要场所。在每年的“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中,我馆都认真准备,使展演内容吸引了广大群众,展示台前人头攒动,人们纷纷驻足,不停问询,良好的互动效果达到了科普宣传的目的。

我馆已成为贵阳中医学院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到学院参观、考察者,必到“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作为贵州省展示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良好平台,起到了极好的桥梁作用,成为与国内外合作、交流以及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

4、存在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发展,“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拥有了一些软硬件设施,但由于受到经费所限,投入不足,在发挥科普教育的功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急待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的功能上还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展品创新性不足,我省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展示;

(2)在接待对象上过去主要是大中专学生及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成年人,针对最需接受科普教育的广大青少年群体,一方面宣传不够,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满足青年人好奇心、趣味性强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实践项目,以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这些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展示的实物数字化程度尚低,未能很好地与现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接轨,使展品无法充分反映其相应的知识点和内容,更新能力弱,使其应有的科普教育能力也大打折扣。

(4)我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中,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样重要,资源的循环利用及节能增效长期保持,才能保证产业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过去强调了经济效益,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科普工作大有可为,也是我馆今后科普教育的重点内容。

现代社会对科普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展品的展示,简单的介绍,更多的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和传播,以提高受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同时作为高速发展的民族医药产业和具有丰富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的贵州省,需要有一个向社会公众展示的科普平台,以充分了解省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对我省青少年更是一个传播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培养和壮大接班人队伍的舞台,随着本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将成为我省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

5、为我省中医药文化传播、民族医药产业化发展服务

在我省“十二五”规划中将民族医药产业作为“工业强省”而积极推进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但表现在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全省人民的参与,通过科普教育的宣传、普及,使其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的发展。民族医药作为我省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世界普遍认同的“绿色产业”,各国都在不断大力发展,也是提高生活质量,造福全人类的物质财富。以科普基地为载体加强我省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普及和传播,旨在提高群众整体的科学素养,宣传防病治病及自我保健意识,充分利用身边的卫生资源,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本项目将以全国和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内涵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充分反映贵州优势和特色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科普基地,通过对场馆的改造,加强动手动脑实践项目的建设,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仪器,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接合,拓展和丰富科普展示的内容与手段,开发适应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受众需求的活动项目,从而达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基础设施资源优势的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使“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的现有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接待能力和科普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加强相应的宣传,扩大受众范围,其影响力也将与日剧增,形成具有贵州特色和优势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科普基地,为贵州省民族医药产业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贵阳中医学院“贵州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始建于196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长期的发展,使馆藏品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充分展示了我省药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于2000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贵州省最早获得该称号的九家单位之一;2010年又被省科技厅与省科协共同命名为首批“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本馆以宣传、展示和推广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为重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推动和发展贵州省科普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已是首条
下一条:贵阳中医学院院士工作站简介
关闭窗口

贵州中医药大学院科研处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电话:项目科:88233089 平台科:88233090 成果科:88233088  邮编:550025